空城计是真是假?
01空城计这个史实是不存在的。故事主人翁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当时司马懿任荆州都督,除非司马懿会分身,否则不可能出现在演义中出现空城计的战役中。
02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03 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诸葛亮北伐途中,根据一些史料记载,玩了一出空城计。
例如《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难郭冲五事》这样描述:“诸葛亮屯于阳平,……晋宣帝(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到了小说《三国演义》,描述的就更夸张: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按描述看,这是一场精彩的攻心战,诸葛亮之神,真是神出了境界。然而可惜的是,真实历史中,这出好戏可能并不存在。
《三国演义》空城计故事的来源,就是上面那段《三国志》的记载。
那么这段记载是真是假?
其实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人提出异议,质疑空城计的不是别人,正是注解《三国志》的大史学家裴松之。
《三国志》原书中并没有诸葛亮空城计,南朝刘宋时裴松之搜集史料补充《三国志》,发现一本名叫《蜀记》的史料中提到,西晋时有个叫郭冲的人,对晋朝人讽刺诸葛亮的现象愤愤不平,于是列举了当年诸葛亮五条非常神奇的事,来回击晋朝人的讽刺议论。郭冲总共列了五条,空城计就是其中一条。
裴松之经过严密的考证和合理的推断,对空城计作出了全盘否定。
理由如下:
第一,司马懿二十万大军打汉中,此事决不可能
诸葛亮屯于阳平关,此关在汉中,当时司马懿尚在荆州作都督,并没有率军到关中与诸葛亮对阵。而主持反击蜀汉北伐的,是魏国大将曹真。
笔者同时也认为郭冲所说二十万大军全是胡扯。魏国总兵力不到三十万,既要防御蜀汉,又要防御东吴,历次反击诸葛亮北伐,投入兵力最高也才十余万,司马懿论地位当时尚不如曹真,何德何能统辖魏国的倾国之兵?
第二,司马懿打到城下反而贸然退兵,不合乎军事常理
裴松之说,就算司马懿真的率二十万人杀到阳平关下,他提前已经获知诸葛亮兵少,打到城下却见到蜀军空城以待。以正常的军事知识来说,如果怀疑情报有假,诸葛亮是在示弱诱敌,那么司马懿更不能临阵退走,这样反而会招致蜀军伏兵攻击。正确的应对措施,应该是扎营设防,以稳制奇,令蜀军的伏兵计无法发挥。
第三,诸葛亮不会把兵力都交给魏延
郭冲解释诸葛亮为何兵少,说道,“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裴松之对此进行了狠狠的批驳。诸葛亮向来不信任魏延,魏延每次北伐,都要求自率一万余人独自出击,诸葛亮从来不许。连一万人都不舍得给,诸葛亮怎么会大方的把主力都交给魏延,而自己只留老弱残兵在后方吃现成?
事实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大部分时间都是亲率主力出击,从来没有轻易远离大军,这是保证主帅对部队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三国演义》注意到了这个不合理之处,故而没有说诸葛亮让魏延统大兵,而是让诸葛亮在西城指导部下们搬运粮草。这个更不现实,历来主帅关注的都是主要作战行动,粮草后勤虽说也十分重要,但在前线诸军已经败退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败军不乱、有序撤回大本营,这才是火烧眉毛的大事,粮草之事,只需要交给部下办理即可。
第四,郭冲说话的语境不真实
《蜀记》中描述,郭冲所谓诸葛亮五事,是在西晋扶风王杨骏座下讨论时所说。裴松之对之表示严重怀疑。
扶风王杨骏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儿子,郭冲所说空城计,则是一边贬低司马懿无能,一边夸诸葛亮厉害。即使在一般人家,对着儿子数说其父的不足,也是非常犯忌讳的事。何况司马氏已贵为皇族,郭冲是陇西名士,难道做人基本的礼貌都不顾了么?
所以,《蜀记》记载的这段故事很有可能是虚构,目的不外乎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形象。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