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陈强
在《包头日报》创刊90周年、改为党报70周年之际,回眸往事,当我翻开家中珍藏已三十多年的1985 年9月6日和1986年12月24日出版的《包头日报》报头剪贴时,就像翻看自己的老照片,打开了我和《包头日报》不解情缘的记忆闸门……我与《包头日报》的故事,就从这两张已泛黄的报头说起吧。
记得那时,我在原南京市基建物资配套承包公司工作,负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建物资的供应。1985年9月上旬,单位派我去包头钢铁公司办事。对于第一次到美丽鹿城的我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1985年9月6日,当我路过街上邮局售报点时,瞬间就被摆放着的刚出版的《包头日报》所吸引,我毫不犹豫地购买,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崭新的《包头日报》带着编辑记者的辛劳,飘着浓浓油墨芬香,融入我的呼吸,触摸我的思想。通过《包头日报》这扇窗,让我看到了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中心的包头波澜壮阔的改革场景,听到了“稀土之都”万马奔腾的改革强音。
1986年12月24日,当我再次来到包头时,首要任务就是先买上一份《包头日报》来阅读。回到南京后,我便将这两份《包头日报》的报头剪贴珍藏起来。当年我和《包头日报》结下的情缘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我的人生成长道路上始终和《包头日报》相依相伴。如今,我都是通过包头新闻网在线阅读《包头日报》数字报,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包头日报》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有着光荣传统的《包头日报》与包头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相濡以沫、共沐风雨,从一颗鲜活的嫩苗,经过风霜洗礼和千锤百炼,已长成一颗傲然挺拔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包头日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以“贴近铸就主流、责任彰显公信”为宗旨,坚守党报特性,突出党报特色,传播好党的声音,反映好人民的心声,通过记者手中的相机与笔,对准了一个个历史的瞬间,记录了一个个真实的事件,创造了一个个难忘的版面,见证了被誉为“草原钢城”的包头在迈向现代化征程中的每一次搏动,展现了包头大地的沧桑巨变。轻轻挪开往日的尘封,那些曾经拥有对《包头日报》的记忆,勾勒出新闻媒体拼搏创新的轨迹,蹦跳着扑入我的心海,感受着《包头日报》在党报传媒这片日新月异的新闻沃土上,深耕细作奉献每天的精彩。
《包头日报》许多故事、许多人物已幻化成一幅幅动人的图画,珍藏在我的心中。祝愿《包头日报》扬帆奋进再启航,取得灿烂新辉煌。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