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环球最新:木雕 方寸之间匠心独具

时间 2023-07-05 10:53:49 来源:包头新闻网  

在包头市东河区孙当仁工作室内,他正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拿着木锤镌刻着面前木板上的牌匾。由于日积月累地镌刻,孙当仁的双手早已磨出老茧。“手工制匾是一个人的狂欢,我经常做起来就不眠不休,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与木材进行对话,真是一种享受。”孙当仁说。

木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传统木质牌匾是其中之一,孙当仁以制作木质牌匾见长。他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精雕细镂,刻出造型别致的木雕作品。牌匾漆地以黑色居多,也有紫、红、蓝、绿、棕等各类颜色。历史典故、人物形象,山水田园、飞禽走兽,在孙当仁手里,这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木头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资料图)

耳濡目染与“木”结缘

1986年,孙当仁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玉雕与金银首饰制作专业。虽是科班出身,但从事这一行业也与家庭世代从事木工有着解不开的缘分,出生在木匠世家的他,从小就对木雕技艺有着浓厚的情感。在其12岁时就开始跟父亲学习木匠工艺,耳濡目染间与“木”结缘。

随着岁月积累,孙当仁跟父亲学习技艺日渐长进,一幅幅制作精湛的作品从他的刀笔下创造出来,这让他体验到一种无比的愉悦,也促使了他对传统手工木雕技艺更精湛的追求,孙当仁开始四处求学。

2010年,他跟随邢补生学习书法,2018年参加中国非物质遗产人群研修研习计划(传统家具技艺培训班),拜师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许建平为师。2019年,赴苏州木雕之乡学习木雕工艺。跟随许建平学习雕刻技艺,加上年少时积累的镌刻经验,让他学艺之后雕刻技术有了较高的提升,并于2020年被认定为包头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和其他传统文化载体不同,一块牌匾可流传百世之久。而古匾手工刻制是中国传统的工艺,本身具备厚实的文化分量,所以我喜欢去从事钻研这项技艺。”孙当仁拿起一块已油漆完成的牌匾说。

一雕一刻之间,匠心尽显,一把刻刀,一把木锤,精简的工具打造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在孙当仁的工作室内,一幅《合家欢乐》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制作这幅作品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整体图案主要以荷花为主,寓意幸福美满,在侧面看就会看到整幅画在一个水平面上,这是对画师最基本的能力考验。”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喷绘和机械刻制等技术开始应用于牌匾制作中,但孙当仁仍坚守一刀一划的手工制匾流程。从一块朴素的木板,到布满历史厚重感的牌匾,纯手工刻制对他而言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意存笔先,随物赋形,正是木雕的特色。“为让每块牌匾在观感上更有‘灵气’,需要在刻制过程中,不断根据经验对字体进行调整,牌匾的气势和韵味都是制匾者雕刻功力的体现。虽然每位制匾者的风格不一,但态度都一致端正。牌匾制作好就是要‘传世’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悟性,就最好不要去制作。”孙当仁说。

据了解,中国牌匾艺术源于商周,始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承符号,一块厚重的牌匾将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述说着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孙当仁表示,手工制匾需要技术和艺术上的双重积淀。从基本的选料上,要求能在室外经受多年酷暑和严寒的木材才可使用,如崖柏木、积雪檀、玉檀等木材。而作为牌匾的灵魂,对于字体镌刻的把控能力则更体现制匾者的功底。

“牌匾字体的选择要求,就是要‘雅俗共赏’,多采用楷书、行书等饱满的字体。此外,写在纸上和刻在匾上是两回事。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在匾上镌刻时不能完全照搬,需要根据字体字形、牌匾悬挂位置等进行设计调整,最终呈现才更具美感和立体感。”孙当仁对记者说。

如今,孙当仁每一块牌匾的制作都耗费他大量的心力,几件简单的木刻工具成为他忠实的伙伴,常常在家闷头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

“和电脑制匾不同,手工制匾要求十分的专注力,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刻崩、刻错。每次下刀都有着不一般的敬畏感和使命感,这也是手工制匾最大的魅力所在。”孙当仁说。

让非遗焕发新魅力

在孙当仁的工作室,屋子里有各式牌匾。孙当仁手拿刻刀,一刀刀镌刻……手中的刻刀如墨笔写意,伴随抑扬顿挫的声音,点点木屑在刀锋起落间纷飞,一匹匹骏马便“驰骋”在一把把木质梳子上。

木雕就是为木材赋予生命,让“生命”延续。“在我的眼里,每一块木料都是宝贝,有的时候需要根据木料来设计图案,有的时候需要根据图案来选择木料。”孙当仁说,制作牌匾先要设计图案,然后再构图,打胚子,细雕、修光。

制作牌匾就是在一块木料上做减法。“牌匾雕刻分为阴刻、阳刻、阴阳刻,阴刻就是字整体都要挖下去,呈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呈现浅浮雕形状,还有阴阳刻,就是字体有起有伏,字的中间凸出,两边凹下去,每一种雕刻手法都是为了牌匾呈现最好的效果,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孙当仁说,此外他还分享,要懂得借助灯光、日光、月光的作用,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化腐朽为传奇,为每一块牌匾赋予文化内涵。“不能是为了刻而刻,在刻字之前要先读字,知道笔锋走向,知道字的亮点在哪儿,知道扬长避短,才能刻出字的立体感,我希望刻出来的效果,会比写在纸上会更加增色。”孙当仁说。

一块木头要实现真正的蜕变,就要经历上千次的打磨历练,通过雕刻师的手让枯木逢春,艺术价值的生命得以延续,为枯木赋予价值。

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最后作品的呈现,历时四年,四年磨一剑,最终打造成蒙根拢梳系列作品,为包头打造“中国马城”助力。

当非遗与马城进行艺术上的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孙当仁拿出一些具有马元素的蒙根拢梳,一把把木梳正是通过手艺人的雕刻才使得产品具有灵魂。“这些梳子有的融入了马元素,或者是一些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符号,让游客可以在文创产品中更好地了解内蒙古,了解包头。”

创新是每一项非遗工作的必经之路,目前孙当仁致力于工艺上的创新,梳子只是其中一类,慢慢将作品的领域扩大。“我想把一些文创作品,当作一个城市宣传推介的媒介,将包头的本地元素赋予到作品之中,当大家拿起梳子的时候就会想到包头,也是一件文创作品的成功。”孙当仁说。

非遗并不是一个人的传承,需要凝聚社会的力量去传承,只有不断注入年轻的力量才能继续发扬光大。目前,孙当仁正在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探讨合作事宜,他希望木雕能走进校园,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木雕,让非遗传统文化焕发新的魅力。

(文/图 记者:樊佳疑;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