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关注银行半年报】收入结构更加立体和稳健 即时焦点

时间 2025-09-23 09:14:0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资料图】

□刘英 葛彬琦

近期,我国银行半年报新鲜出炉。在利差收窄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表现如何?

增长上,利率的持续下行使得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盈利贡献逐渐下降,倒逼银行加快业务转型的步伐。在中间业务方面,银行展现出强劲的韧性,结算、托管、理财、投行等业务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与此同时,银行的渠道拓展也日趋多元,数字化转型成为主旋律,科技金融全面渗透,线上业务占比持续上升。国有大行的移动端活跃度持续走高,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缩影。银行不再依赖利差,而是通过数字化与中间业务的结合,构建更加立体和稳健的收入结构,以应对利率下行带来的挑战。

创新上,科技金融规模化推进,服务模式和机制持续创新。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推动金融机构完善服务体系。从银行半年报看,六大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合计近23万亿元,保持领先态势,实现规模化增长。更为关键的是银行持续创新科技金融机制,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设立科技金融专营分行,形成了多层级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在贷款审批、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模式上,科技金融不断创新模式、创新工具拓展渠道。资本市场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科创债为例,其规模自2023年以来快速扩容,成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加速银行在债券投资和承销领域布局。股权投资基金的探索也出现新成果,全国首只银行系保险资金参与的AIC基金成功设立,重点投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材料等领域,开创了银行系资本直投的新模式。目前,股债联动、多元支持的科技金融生态正逐渐成形,引领银行业务转型升级。

智能金融上,数字金融全面深化,重塑服务与风控系统。2025年半年报呈现出数字化转型成果深入业务全流程的鲜明特点。服务端,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国有大行通过大模型技术优化服务交互体验,股份制银行则在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等场景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增加客户黏性,提升了金融对客户的触达率。风控端,数字金融在风控中起到隐性的规范作用。总之,数字金融不仅是渠道的拓展,更是对银行运营模式、产品业务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全方位重塑。

发展上,普惠金融则延续了广覆盖与稳扩张的态势,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在过去两年连续增量超万亿元的基础上,增加9164亿元,达10.77万亿元,占境内贷款的比重超40%,稳居“服务三农”主力行地位,加之数字化风控增强盈利可持续性,展示出优于同业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

2025年银行半年报勾勒出了一个正在经历深刻结构性转型的行业图景:科技金融从试点走向规模化;数字金融从渠道升级走向体系重塑。从半年报趋势看,银行已不再单纯依赖利差,而是通过数字化、科技化、多元化的转型,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打开新空间、开辟新赛道。伴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金融科技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发展,我国银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更具韧性与活力的新阶段。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